好的,我来写一篇关于贴春联的作文:
每年春节,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,它不仅是一种装饰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。
贴春联的过程非常有趣。首先,需要选择合适的春联,根据自己家的风格和喜好的选择非常重要。接着,将春联贴在门上,注意要贴平整,不能歪斜。同时,也可以选择在门上贴福字、门神等其他装饰品,增添节日气氛。
贴春联的过程也是一个传统的仪式。通过贴春联,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,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春联通常会写有祝福的话语,如“吉祥如意”、“新年快乐”等,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期待。
总之,贴春联是春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,它不仅是一种装饰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统仪式。通过贴春联,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,也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1
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、最盛大的节日。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,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,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,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,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。
过新年我最高兴做的事就是贴“春联”呢!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”妈妈特别吩咐我,让我去找几对春联,贴在我家门上。于是,我找到了两对春联,我大声读道:“喜居宝地千门旺福照家门万事兴”还有一幅上面写着:“春风春光春意正人喜人乐人自高”妈妈说春联都是吉祥话,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。我们全家一起装饰屋子,在客厅里,我挂了一个红艳艳的小灯笼,爸爸又在别的屋子里挂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灯,一闪一闪,一亮一亮,有的是小礼物形的,有的是花骨朵形的,还有的带着细细的尖儿。它们有的红艳艳,红得像冬天的糖葫芦一样,有的黄澄澄,黄得像秋天的树叶一样,有的绿油油,绿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样,有的粉嘟嘟,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样,屋里很美,我的准备工作终于结束了。
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,便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收看“春节联欢晚会”,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。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:相声、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;唱歌、跳舞让我们跟着载歌载舞;魔术、杂技让我们啧啧称赞。晚会进入了高潮,“当当当……”十二点钟声敲响了,瞧,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。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,格外绚丽。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!有的像“仙女散花”,有的像“大红花”,有的像“满天繁星”,有的像“龙飞凤舞”……多么像一个“空中花园”!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,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。我和弟弟也迫不及待拿着烟花跑到屋外,我们先拉了一鞭,在鞭炮声中,我心想:“新的一年来临了。我暗暗地许下心愿,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进一层楼。
大年初一,我们就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地拜年。拜年也可以为我们攒点压岁钱。先是向爷爷奶奶拜年,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然后,爷爷奶奶就会说真乖,就开始拿压岁钱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2
春节这天,我早早起床洗漱、吃早饭,然后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家的“最高行政长官”爷爷讨任务:“爷爷,你说今天给我分配任务,什么任务啊?”
爷爷郑重其事地对我说:“今天,你和爸爸贴春联。”我学着军人样子来个敬礼:“保证完成任务!现在就去贴。”
“等等!”爷爷叫住我,“你得先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春联,怎么贴。还有,今年在家里隔离,家里没有浆糊,没有透明胶带,没有胶水。你来解决贴春联的所有问题,有没有困难?”“没问题!”我响亮地回答爷爷。
“鼻子下面是大路。”奶奶常常教导我。我跑到厨房向奶奶求助。奶奶告诉我,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是贴了“对子”放了鞭炮,才吃团年饭。浆糊嘛,我们可以自己熬。至于“对子”的其它文化,她帮不上忙啦!
我跑去问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对视了一眼,妈妈说:“对不起,爸爸妈妈也知道不多,宝贝你今天能不能想办法了解,来教教我们啊?”
哈哈,今天我还可以客串一把老师啊?那我得先搬救兵备备课啦!我打开电脑,搜索“春联”两个字:解释,起源,盛行,发展,传说,形式,贴法。原来,“春联”大有文章啊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“春联”的传说:人们贴春联是表达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贴春联也有讲究。春联分上下联,上下联单看意思有时候并不容易区分,这就要看平仄啦。一般来说,上联的第一个字为“仄”声,也就是三四声,而下联的第一个字为“平”声,即一二声,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准确区分上下联。
关于春联,我了解完了,接下来就是做浆糊。奶奶忙着准备团年饭,爷爷来救阵。爷爷拿了一口锅,放在炉子上,锅里倒了两大碗面粉,一些水,搅拌均匀,看着好像牛奶一样。然后开火,慢慢边搅拌边熬制,看着锅里的“牛奶”慢慢变得浓稠,浆糊就大功告成。
下一步,贴春联。爸爸把大门两边的墙上刷上浆糊,我展开春联,根据我所查询的辨别方法,念着“子夜团圆辞旧岁,庚年欢庆贺新春”。爸爸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,然后把春联贴了上去。
看着贴完春联的大门口变得格外喜庆,春节的氛围也变得格外浓厚了。我喜欢贴春联,喜欢我们中华传统文化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3
春节快到了,每家每户都在贴春联,我家也不例外。从今天早晨,我和我爸爸就忙碌着。
“来贴春联了!”爸爸喊我。
“来了!”我说。
“去裁纸、拿毛笔,”爸爸说。
“裁纸、拿毛笔?不是直接贴春联吗?”我疑惑不解地问。
“自己写春联省钱,”爸爸说。原来是这样啊,我心里暗暗得想。
我把两张纸裁开,一张裁成六小张正方形的,不用说,这是写“福”的;还有一张是裁成四张长方形的,这是写“欢度春节”的。
爸爸开始写了,他一边写着还一边教我,这个怎么写、那个怎么写。“写完了”爸爸说,“把这些春联拿到阳台上去晾晾。”这时,我忽然想了起来:没有糨糊可怎么贴哪?于是我对爸爸说:“爸爸,我去买糨糊吧。”
“不用买我俩来制”爸爸说。
“糨糊也要制?天啊,着这怎么制哪?”我问。
“我教你,”爸爸回答。
爸爸拿一个碗,让我往碗里倒热水,然后加点面,爸爸还不停地用筷子拌热水里的面。“这样有什么用呢?”我问,“你这样不是在和面吗?”爸爸说:“不,我不在和面,因为面的分子受100度高温膨胀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了,黏度大了,就变成了黏糊糊的糨糊了。
爸爸说:“贴春联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一大半了。”
“是啊”我说
爸爸说:“下面是最重要的一步,那就是贴春联!”
我兴冲冲地拿着写好的春联对爸爸说:“这张‘福’字贴在哪里?”
“把它贴在卧室门上。”
“那‘欢度春节’贴在哪里?”
“横着贴在大门上。”
……
“大功告成”我大叫了一声。“你真得大功告成了吗?”爸爸问,我接着说:“咦,爸爸,你是什么意思?”“难道你没看出来吗?通过我俩贴春联,你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吗?”我恍然大悟:爸爸原来是想通过贴春联让我懂得糨糊可以自制;贴春联要先把四个角贴上,然后从中间向四周摊平。
啊,今天可真是难忘的一天啊,我将永远不会忘记!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4
“叮铃铃——叮铃铃。”大年初一的早上,我的姐姐像个活闹钟似蹦来跳去,不一会儿,她窜进我的房间,一边尖声尖气地说:“陈连刚,我的弟弟,快起床吧!”一边还拍打着我的脸蛋。还在熟睡中的我当然不会给她好脸色:“哼,真讨厌。”说着,把头往下埋了埋。突然听到了爸爸的脚步声,一个激灵跳了起来,风风火火地把衣服穿好,这时,爸爸也进来了,说:“快来帮我贴春联。”说着便下了楼。我听了,打着哈欠很不情愿地下去当“小二”去了。
爸爸早早准备好春联,我一手拿剪刀,一手拿着胶布,跟屁虫似的随着爸爸东跑西颠。可是贴春联却又把爸爸这个“老手‘给难住了。说来真巧,爸爸拿的春联不管哪个先读都很顺口,爸爸急忙去找姐姐,姐姐却摆摆手说:”我不知道,我不知道。”然后进屋去和电视“奋斗”。爸爸又问我怎么贴,我读了一读,嗨,还真就把我难住了,但我还是装出一副学富五车的样子,摸了摸脑袋而后装模作样地看看了,随手指了一个。这时,奶奶刚巧从厨房出来,看见这一情形,逗趣地说:”我家陈连刚长能耐了呀,以后春联就让二子贴吧!听了这话,我得意地直哼哼,而后摇头摆尾地去帮爸爸了。快,给我一块胶布。“我一时不适应用大胶布,一不小心把撕下来的粘起来了,手忙脚乱地弄着,爸爸着急了,着急下来弄了一块,我也学着爸爸样子又弄了一块,递给爸爸。爸爸往后走了几步,没歪,又继续把春联贴完。我呢。总是表现得手忙脚乱的,不是胶布的“头”又没了,搞得满头大汗。
终于,春联贴好了,我擦了擦汗,看到那一片红的家中,顿时感受到了春节那红火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5
今天是除夕,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。一阵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传来,我站在阳台上,把头往下探,看见有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正在放鞭炮。“新年好呀!新年好呀!祝福大家新年好!”对面的楼上的小妹妹正在唱歌呢!我听着听着也跟着唱了起来。忽然,一阵香气传到了我的鼻子里,我跟着香气来到了厨房里,爸爸妈妈正准备年夜饭呢!一回头,我看到沙发上的春联,我兴奋地喊道:“贴春联了、贴春联了!”说完就找来了剪刀、胶水,带着春联来到了门口。
开始贴了,我把胶水涂在春联上,抬头一看才发现我根本够不到上面!怎么办呢?我想了想,我搬来了一个小板凳,站在凳子上把春联给帖上了墙,好了!我开心地跳下凳子。这时,楼梯上来了一位小妹妹,我忙上前问:“小妹妹,看我贴得怎么样?”小妹妹说:“哎呀,左边贴得很好,但是右边太低了。”我一看,还真是!马上又贴了一次,这次,小妹妹说:“一样高了!”我一听心花怒放,太棒了!这时,爸爸妈妈出来了,他们见了我哈哈大笑起来,妈妈指着我说:“你的脸怎么成了包公脸啦?哈哈哈!”
爸爸看着对联,直夸我贴得好,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,他说:“知道吗?王安石还写了一首叫《元日》的诗呢!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
原来,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知识呀!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啊!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6
除夕晚上,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。
我先把门擦得干干净净,准备好胶带,然后,我和爸爸量好尺寸,把春联放在中间,小心翼翼地一贴,最后用手抹平,春联就贴好了。看着自己写的春联,心里乐滋滋的。
春联是红色的,红色是代表喜庆吉祥的。关于贺岁的春联有许多,有“燕舞阳春,龙腾华夏”,有“春安夏泰,秋吉冬祥”等等。其中我最喜欢的春联上联是“欢歌笑语辞旧岁,”下联是“爆竹华灯迎新年。”这副春联的意思是欢乐的歌声辞别旧的一年,爆竹声的家家户户明亮的灯光迎接新的一年。
我问爸爸:“为什么要贴春联?”爸爸笑着说:“传说有一个怪物叫‘夕’,每当大年三十晚上,它就会来到人间吃掉人们的食物。天上有一个神的孩子叫‘年’,得知了这一消息,十分生气,就下凡治一治‘夕’。‘年’抽出红彤彤的丝绸在空中挥了挥,‘夕’看见了很害怕就离开了。‘年’告诉人们大年三十晚上在门上贴上红艳艳的春联,就不害怕‘夕’了。为了纪念‘年’,人们把‘年’的生日正月初一做为‘年’。”听了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,我仿佛看到‘年’和‘夕’在斗争的场面。
看着春联上栩栩如生的“虎”字,好像在说“祝你虎虎生威,虎年好运气。”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7
又是一年的除夕,我早早地起了床,因为今天我有任务。是什么任务呢?昨天晚上爸爸吩咐,今年的春联由我贴。
“彤彤,你知道春联怎么贴吗?”爸爸吃着早饭就问我。“还不简单,只要贴齐,贴平就行了。”“哈哈,我就知道你不懂,你不要小瞧这小小的春联,它的学问可大呢!”“爸爸,你快跟我说说呀!”“我简单地说,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,它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,应用最多,每到除夕我国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它。它是楹联的一种,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。因此,又叫对联。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,互相对仗,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。它最初起源于桃符。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,当时是用驱除鬼怪的,等等。春联的学问可多了,你自己再查查资料吧。”“爸爸,我知道了。”
我拿好春联,胶带和剪刀,准备贴春联。“咦,爸爸,这春联哪个是上联,哪个是下联呀?”“第一种方法是按音调平仄来分,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,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、第四声;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,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一、第二声。比如你手里的对联,“春光春色源春意”,是上联,“虎将虎年扬虎威”,就是下联。第二种就是按时间先后来分,比如这“建伟业金牛辞旧岁,行鸿运玉虎迎新春”,“辞旧岁”在前,“迎新春”在后。第三种就是按空间范围来分,一般是小者在前,大者在后。比如“家重和睦家道旺,国讲团结国事兴”。“国”比“家”大,所以“家”在前,“国”在后。”“噢,我知道了,可是那边贴上联,那边贴下联?”“人面对着大门,右手方向为上,左手方向为下。”
这时,我区分好上、下联,把它们与门的左右,上下距离都算好后,仔细又耐心地贴着春联,想着爸爸说的话。啊,我国小小的春联就包涵了这么多学问和知识。你说我们中华民族那些风俗能不叫人想念吗?能不叫人喜欢吗?
“彤彤,真不错,贴好这么多春联了!真能干!”妈妈不住得夸奖我。今天我真高兴!不仅学到了知识,又得到了妈妈在夸奖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8
盼望着,盼望着,新年的脚步近了,新年的钟声响了,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,到处洋溢着新年的欢乐。
大年三十午饭过后,我看着妈妈准备贴春联,便也想试试。我心想,这贴春联对于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,说着便开始贴春联了。我们先把旧的春联揭下来,再用热毛巾把门擦干净,就开始贴春联了。
这时,妈妈说:“我问你们一个问题,这副对联怎么念呀?”妹妹兴高采烈地念起来:“什么…。佳节五福临门……”我一听就不对,我想起妈妈原来给我们上过的对联课,我便对妈妈说:“我来念。上联是:迎新春万事如意,下联是:贺佳节五福临门,横批:迎春接福。”我便流利地把这幅对联给念了一遍,只见妈妈赞许地点了点头。
妹妹疑惑地问:“为什么这么念呀?”我给妹妹讲起来:“因为从古至今,春联都是从右往左念的,春联还分为上联和下联,上联为右,一般以三四声结尾,下联为左,一般以一二声结尾,这样念起来才朗朗上口。上下联可不能贴反了,要不然会让人笑掉大牙呢!”
妹妹听了我的讲解,拍着手说:“姐姐你懂的知识真多呀,我好佩服你!”听了妹妹的话,我一下子飘到了云彩上……“笛子,干嘛呢?”妈妈见我痴痴的表情,便喊了我一声,我我这才醒过来,和妹妹去贴春联了。
我站在凳子上,准备贴上联,先定好位置,让妈妈给我一段透明胶带,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胶带递给了我,我拿过胶带,整整齐齐的把春联贴在了墙上。
该妹妹贴下联了,她看着我贴的,自信满满,接过透明胶,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贴了上去,结果就可想而知了——胶带被菲菲贴得皱皱巴巴的,急得她就要伸手去揭,我赶紧说:“不能揭掉,不然会把春联粘坏的!”“那可怎么办呀?”说着说着,眼泪都要掉出来了。我急忙安慰她:“没事没事,第一次嘛!下一张你一定会贴好的。”在我的鼓励下,妹妹把第二张透明胶贴得平平展展的,像窗外的阳光一样。我拍着手给妹妹鼓掌:“贴得真棒呀!”妹妹甜甜地笑了。
最后,我把横批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上方的墙上,忙活了一个中午,我和妹妹总算是把春联给贴完了!
今天我和妹妹不但学会了怎样贴春联,还教妹妹了解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,真是一举两得呀!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9
快快乐乐贴春联,开开心心过大年!
“往左一点,多了,再往右一点,小心”大年三十,一大早,我家就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,大家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?对,贴春联!
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从暖和的被窝里拉了出来,说:“佳佳呀,今天是大年三十,你自己去贴春联吧!我和爸爸要干家务。”听了妈妈的话我爽快地答应了。
先给大门贴,我来到房门外,抬头望了望比我高出一大截的门框,犯了难:海拔不够,怎么贴啊?刚想打退堂鼓,便听到妈妈喊:“我来了,早知道你够不着,瞧,我给你搬来了个小凳子。”妈妈边说边搬着小凳子,放在我脚边。妈妈这么细心地为我搬来凳子,我在心里为自己打气:不能辜负妈妈的期望,加油!
我踩在凳子上,可是凳子“吱吱”作响,我心跳加快,腿也有点软,心想:凳子不会是坏了吧,万一我掉下去了可怎么办!站在凳子上犹豫。爸爸走到我跟前:“佳佳,你真棒!能自己贴春联了!”有了爸爸的鼓励,我的心情平静下来。
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春联和胶带,一手按住春联并固定位置,另一只手则撕开胶带,双腿紧紧地锁住了凳子,先粘住一端,然后用手压平,再把另一端粘上,春联的上端就粘好了,再把下面粘好,大功告成了!忙活了大半天,终于把屋里屋外要贴的春联和“福”字都贴好了,情不自禁地念了起来:“春光辉耀家昌盛,吉星高照人欣荣。”阳光那么柔和,洒在身上是那么温暖。
午饭后,爸爸对我说:“佳佳,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吗?”我摇摇头。爸爸说:“那我讲给你吧,传说中国古时候有只怪兽叫年,它头长触角,凶猛异常!每到除夕,年兽就会闯进村庄,吞食牲畜和村民。因此,每到这天,人们扶老携幼逃进深山,以躲避年兽的伤害。一年除夕,一个老人给人们支了个招:门框上贴大红纸,穿红色的衣服,放红色的鞭炮。果然,“年”兽大惊失色,狼狈逃窜了。为了庆贺,人们每到除夕这一天都会贴红联,放爆竹,户户烛火通明,守更待岁,初一一大早,还要走亲访友、道喜问好,这风俗越传越广,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”我听了恍然大悟。
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无论是过去的桃符,还是今天的春联,都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,都是辞旧迎新的象征,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。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,前程似锦!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10
儿时的春节充满了乐趣,乡村里洋溢着浓郁的年味,这是我们美好的记忆。过年的时候,除了穿上新衣服、吃着美味的菜肴和零食之外,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春联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换上新的春联,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环节,春联描绘美好形象,抒发美好愿望,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,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。在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,贴上崭新的春联更能把春节的喜庆描摹得淋漓尽致。
以前农村的春联都是手写体,买几张鲜艳的红纸,按照门的尺寸裁剪好,然后请一位毛笔字写得比较好的人挥毫泼墨。我的爷爷上过私塾,毛笔字写得相当好,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,整个小村庄的春联基本上都是爷爷写的。每年的春节前夕,爷爷总会找出他的宝贝——笔墨和砚台。
戴上老花眼镜,泡一壶茶水,爷爷就开始写春联了,他先根据红纸的大小选择春联的字数,然后折叠成痕,拿起蘸好墨水的毛笔,挥洒自如地舞动手臂,很快,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,每写完一副春联之后,爷爷总会很习惯地看两眼,我不明白,他是在找错还是在欣赏,后来才知道,爷爷既是在找错也是在欣赏,因为春联是马虎不得的,不能有半点差错,否则会被人笑话的,爷爷做事情一向非常谨慎,所以,村里人都会把红纸拿到我家里来,请爷爷帮忙写春联,而爷爷从来不会拒绝。
爷爷写春联的时候,我们一般在旁边帮点小忙,比如按住红纸的边缘,比如给砚台加点水磨两下,比如把写好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放到一边晾干。爷爷像个大领导、大明星一样,喝着茶水命令我们做这做那,他那种“派头”真叫人羡慕不已,如果我们也能写春联该多好啊!于是乎,趁爷爷离开片刻之时,我们便争分夺秒地拿起毛笔争先恐后地狂写起来……
爷爷的突然出现让我们措手不及,他虎着脸、但很快又眉开眼笑地说:“写的不错啊,等爷爷老了,你们就来写,一定要帮乡亲们写好喽!”没被爷爷责怪,我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,赶紧热火朝天地帮着爷爷做事。
当邻居们来领取春联时,爷爷总是细心地关照他们:“这个是上联,贴在东边,这个是下联,贴在西边……”如果实在弄不清上下联了,爷爷就会在春联的反面标上“东、西”、“上、下”、或者“1、2”,乡亲们非常感激爷爷,总会递烟以表谢意。
后来,爷爷真的老了,再后来,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爷爷的生命。每逢春节的时候,再也看不到爷爷忙碌着写春联的身影了,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,就好像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年味,有时候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爷爷留下的“宝贝”,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写几副春联,但左看右看,还是觉得爷爷写的春联好,怎么比都比不上他。
现如今生活好了,春联都改用印刷品的了,很少见到有人用手写春联了,我们也在城里买了房子,尽管如此,春节的时候,我总会用毛笔写上几副春联,追寻那些印在脑海里、永远忘不掉的记忆。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11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又听到了鞭炮的声音,又想起了儿时的诗谣,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。
春节大概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吧,到这时候亲朋好友们都放假了,大家都聚在一起聊天玩乐,讨论过去发生的种种趣事。而我觉得春节最有趣的就是除夕前贴春联了。
按我们那里的习俗,贴春联是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。这一天的中午吃完饭后爸爸先用面粉做一些浆糊用来贴春联,和浆糊可是要讲究分量和火候的,这个不是我能够办的了的,所以只能够作壁上观。
和完浆糊后我便把春联都拿出来放到簸箕里和爸爸出去贴。以往在贴春联的时候都是爸爸爬上梯子,我在下面递上春联和浆糊,然后走远些看春联是否歪了,距离是否合适。那时候我处于好奇也想爬上去,但爸妈都生怕我摔着,所以我只能够在下面打下手。现在我长大了,爸爸却慢慢变老了,腿脚也已不如从前利索,担心的人又变成了我。所以现在变成我爬上梯子贴春联,爸爸在下面给我打下手。但爸爸却不走远去看我是否贴正当,爸爸只是紧紧的扶住梯子……这时我想到的是:爸爸并不在意春联是不是贴歪了,他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安全。这种关心无论我是个孩童或是已经长大,他只会默默的流淌在爸爸的血液中,默默的看着我关心我……
春联贴到这里我已经不再在意贴春联的乐趣,只是默默的享受着爸爸的关爱所带来的温馨。我想春节的具体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所做的有趣的事情,而是享受亲人们在一起的温馨!
关于贴春联的作文12
民谣说”二十八,贴花花“。这”花花“呀,就是春联。过春节,一定要贴春联。妈妈买回来春联,我兴高采烈地准备贴春联。
说起来,春联的历史也悠久了。春联,起源于桃符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上说:”桃符,长六寸,宽三寸。桃木板上有‘神荼’、‘郁垒’二神。正月一日,造桃符著户,名仙木,百鬼所畏。‘所以,清代《燕京时岁》上说:“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”
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是在公元964年,后蜀国君孟昶让他手下的一位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一句话,再从中间刻开,挂在门上。这句话是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。就是说新年享受着先代遗泽,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。
春联分为上联、下联和横批。上联和下联贴在门的两边,横批贴在门上方的正中。门上有的贴门神,常见的门神是尉迟恭和秦琼,有的在门的中间贴上一张颠倒过来的“福”,谐音是“福到了”。
春联蕴含着喜庆、祝福、盼望。“爆竹声声除旧岁,梅花点点报新春”,旧的一年过去了,新的一年来到了;“五谷丰登稻米香,六畜兴旺牛羊壮”,这是农民最真实的期盼;“风调雨顺家家乐,国泰民安处处兴”,祝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,家家户户都平安快乐;“生意兴隆通四海,财源茂盛达三江”,新的一年,恭喜发财;“庆佳节欢声笑语,贺新春五福临门”,春节快乐,欢欢喜喜过大年;“丰年龙腾迎喜气,新年蛇跃涌春潮”“蛇年四季百花艳,燕影千家五谷丰”,新的一年是蛇年啊。新的一年,要红红火火,顺顺利利······每一幅春联都是欢乐的心情在跳动,都是人们美好的向往。
读着这一幅幅春联,我好像读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: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,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。
我快乐地贴春联,我家的上联是“平安如意千般好”,下联是“人顺家和万事兴”,横批——万事如意!
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。如果您觉得关于贴春联的作文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。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,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。祝您生活愉快!
本内容由用户 Joseph Harris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77juzi.com/78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