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范文模板大全(汇编3篇)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的意思如下:

1. 古代文化常识(包括科举、姓名、礼俗、职官等)。
2. 诗文名句默写。
3.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。
4.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。
5. 掌握描写、抒情、议论等表达方式。
6. 理解并分析句式和修辞。
7.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。
8. 分析和探讨诗歌的文化内涵。

总的来说,高一语文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,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,多做题多反思,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。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范文模板大全(汇编3篇)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1

1、字音:

沁(qǐn)园春

百舸(gě)峥(zhēng)嵘

寥廓(kuò)

挥斥方遒(qíu)

漫(màn)江

携(xié)来

浪遏(è)飞舟

2、词义:

峥嵘: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,引申为不平常。

挥斥方遒:热情奔放,劲头十足。遒,强劲有力。

激扬:激浊扬清,批评坏的,褒扬好的。

3、近义词辨析:

寥廓:(天空)高原空旷。

辽阔:(土地海洋等)辽远广阔。

意气:意志和气概,志趣和性格。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,如意气用事。

义气: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。如讲义气。

遏制:制止,控制(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)。

遏止:用力阻止住。如滚滚洪流,不可遏止。

4、文学常识:

诗歌:古代文学体裁之一,起源于古代劳动。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。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《离骚》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。以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为界,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。“五四”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,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。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,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。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??即能否押韵、讲究平仄、对仗。近体诗又分为律诗、绝句和排律。律诗都是八句的,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;绝句都是四句的,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。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,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,像_的《沁园春长沙》;其它的称为自由诗,像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、戴望舒的《雨巷》和艾青的《大堰荷我的保姆》等。

词:是诗歌的一种。词的全名为曲子词,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。词起源于隋唐之际,隋代已有声腔,曲调,但不见曲子词。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,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,名为曲子词,后简称为词。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。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《忆秦娥》和《菩萨蛮》。因而李白被尊为“百代词曲之祖”。词发展于五代,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。根据风格特点,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;按照字数,词有小令、中调和长调之分。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2

1.敢以烦执事古义: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,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。今义:掌管某些项事情(工作)(的人),可用作动词或名词。

2.若舍郑以为东道主。古义:东方道路上的主人。今义:请客的主人。

3.行李之往来。古义:出使的人。今义:出门所带的包裹,箱子等。

4.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古义:那个人。今义:尊称人的妻子。

5.然谋臣与爪牙之士。古义:像爪和牙一样,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。今义:比喻坏人的党羽。

6.苟得闻子大夫之言。古义:古代官职,位于卿之下,士之上。今义:医生

7.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。古义: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。今义:隐蔽的事物,缺陷,矛盾,问题等显露出来。古义:原野。今义:指黄河中下游地区。

8.丈夫二十不龋古义:男子。今义:男女结婚后,男子是女子的丈夫。

9.今地方千里古义:土地方圆。今义:田地或疆域。

10.河内凶古义:谷物收成不好,荒年。今义:凶恶。

11.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:供养活着的人。今义:保养身体。

12.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:更。今义:增加。

13.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:音cān,验,检查。今义:探究并领会

14.假舆马者古义:借。今义:虚伪的,不真实的

15.蟹六跪而二螯古义:腿,蟹脚。今义:两腿弯曲,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。

16.金就砺则利古义:金属,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。今义:一种贵重金属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

桀骜:形容性情倔强。骜,不顺从。

长歌当哭: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。长歌,引吭高歌,这里指写文章。当,当作。

殒身不恤: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殒,死亡。恤,顾虑。

叱咤风云:形容声势威力很大。

熙熙攘攘:形容人来人往,非常热闹。

深居简出:平日老在家里呆着,很少出门。

婆娑: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;枝叶纷披的样子。

生杀予夺: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,横行霸道,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。生,让人活着;杀,叫人死亡;予,给予;夺,剥夺。

不假思索:用不着想。形容说话做事迅速。

人事沧桑: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。

记忆犹新: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。

不同凡响:形容事物不平凡,很出色。

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3

一、课内字词

蠕动汗臭褴褛游说水门汀执拗吆喝籼米莴苣

揩地板怜悯蹒跚瞌睡殴打谄媚懒惰譬如贿赂

滋养冤魂骷髅噩梦焦灼嚷骂娼妓胆怯

拎着弄堂搽粉锭子怔住

二、课内成语:

1、横七竖八:

形容纵横杂乱。

2、里应外合:

外面攻打,里面接应。

3、不假思索:

用不着想。形容说话做事迅速。

三、文学常识:

1、夏衍本名沈端先,1900年生,浙江杭州人,现代剧作家,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。

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“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”荣誉称号。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《在上海屋檐下》、《法西斯细菌》等。

2、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,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。

【同步练习题】一、语言积累1.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

音,完全正确的一组是()A、相称(chen)施与(yu)

着力(zhuo)横七竖八(heng)B、游说(shui)福分

(fen)懒散(san)三差两错(cha)C、排场(chang)差人(chai)盛饭(cheng)生杀予夺(yu)D、大抵

(di)淌汗(tang)揩油(kai)美味佳肴(yao)2.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()A、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迭迭的名册,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。

B、殴打之外还有饿饭、吊起、关黑房间等等方法。

C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。

D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、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。

3.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()A'芦柴棒’,去烧火!妈的,还躺着,猪猡!B、她十五六岁,除了老板

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。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,,C、包身工是一种“罐装了的劳动力”,可以“安全地”保藏,自由地使用,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。

D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“机器”。

4.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()A、外头工人

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,很多穿着旗袍、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。

B、瞧!还不是假病!好好地会爬起来?一盆冷水就医好了。

C一个有殖民地经验的“温情主义者”,在一本著作的序文上说:

“在这次斗争中,警察没有任何权威,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,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!

D、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中间,没有光,没有热,没有希望,没有法律,没有人道。

二、课堂点击

6.作者是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时选取了哪几个场景,请具体说说?答:

7.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?答:

8.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?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?(请举出两种说说)答:

(1)(2)9.找出几个本文描写、议论和抒情的句子,并分析其作用?答:

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。如果您觉得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。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,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。祝您生活愉快!

本内容由用户 Patricia Moore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77juzi.com/44490.html
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